我國著名山脈,系火成一變質巖山地。東起河南省西部,西至甘肅省南部,與青藏高原相接。東西長約800公里,南北寬約200公里,平均高度在2000~3500米之間。在陜西境內(nèi)是秦嶺的主要部分。它猶如一條蜿蜒橫臥的蒼龍,橫亙于陜西中部,在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我國著名山脈,系火成一變質巖山地。東起河南省西部,西至甘肅省南部,與青藏高原相接。東西長約800公里,南北寬約200公里,平均高度在2000~3500米之間。在陜西境內(nèi)是秦嶺的主要部分。它猶如一條蜿蜒橫臥的蒼龍,橫亙于陜西中部,在...[繼續(xù)閱讀]
關中名山。位于關中平原北緣。系斷裂和褶皺構造所形成的斷續(xù)出露的石質山丘。由陜西澄城西南至千陽,呈東北到西南走向,海拔1000米左右。其中以堯山、金粟山、將軍山、嵯峨山、五峰山、九嵕山、梁山、岐山等最為著名。唐代...[繼續(xù)閱讀]
我國有名的五大山岳之一,古名惇物山、太華山,位于唐都長安東240里,華州華陰縣(即今陜西華陰縣)南。山頂有朝陽、落雁、蓮花諸峰,皆陡然筆立,高插云霄。三峰之下,又有云臺等峰環(huán)侍,故山勢雄偉,峰巒聳削,以險拔峻秀著稱于世。山...[繼續(xù)閱讀]
秦嶺山脈主峰。位于唐京兆府眉縣(即今陜西眉縣)城南四十余里。海拔3737余米,山勢雄偉,風雨無時,僅在六月盛暑時期,始通行人,其它季節(jié),霧雪塞路,人跡罕至。高處背陰之地,雖在三伏猶可看到白色雪跡,故有“太白積雪六月天”的諺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一名中南山,又稱太乙山。位于唐都長安(即今西安市)南八十里,是秦嶺山脈自武功到藍田縣境的總稱,包括翠華山、南五臺、圭峰山、驪山等。山中物產(chǎn)豐富,有茂密的森林,眾多的礦藏。唐代曾于山麓修造漕渠,直抵京師長安,用以轉運...[繼續(xù)閱讀]
亦稱太乙山終南山的一個支峰,位于唐京兆府萬年縣(即今陜西長安縣)杜曲以南。距唐長安城約六十里。相傳古代涇陽有位名叫翠華的姑娘,出外拾柴,撿到一只蛇蛋,拿回家里,孵出了一條小黑蛇。后來,在暴雨狂作的一天,這條蛇馱著翠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唐京兆府周至縣(即今陜西周至縣)南三十里終南山北麓,周圍占地約五平方公里。相傳周代大夫、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,以觀天體,故稱草樓觀。后老子西游經(jīng)過函谷關,被尹喜迎歸草樓。老子在此著《道德經(jīng)》五千言,并在此...[繼續(xù)閱讀]
亦名尖山。位于唐京兆府長安縣南,距唐長安城八十余里。山峰突出如圭,故名。又有紫閣、大頂、凌云、羅漢等峰,皆突兀挺拔,形勢峭麗。山旁有高冠谷,為灃河水源之一,谷水激流瀑布,氣勢洶涌,動人心魄。山下有著名的草堂寺,寺中...[繼續(xù)閱讀]
亦名臨潼山。位于唐京兆昭應縣(即今陜西臨潼縣)東南二里。海拔高度為1256米。西周時期因驪戎所居得名。又一說是古代此山松柏蒼郁,實象一匹純青色的驪馬,故稱驪山。又因此山美如錦繡,故又稱“繡嶺”。該山系秦嶺由藍田縣向...[繼續(xù)閱讀]
關中名山。位于陜西華縣東南十里。該山因比華山低下,故名。有三個山峰。西為獨秀峰,峰北綠竹遍野,濃蔭蔽天,渭水由西流來,縈繞山前,流水與山峰,相映如畫。再往北為龍王嘴,有白泉在龍王廟中,噴玉濺珠,澄清見底。中為玉女峰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