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歷史 > 紫陽縣志 > 列表
紫陽縣志 共有 987 個詞條內容

三、人民行使民主權利

    1950年3月,召開全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鄉(xiāng)人民代表會議,為人民真正行使民主權利的標志。各級政府領導人由人民選舉產生。這種制度到1954年第一次民主普選后逐步實行。婦女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,在第一次鄉(xiāng)人民代表普選中,婦女代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四、經濟、文化的迅速發(fā)展

    1956年前后,紫陽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。農業(yè)生產走上合作化道路,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持續(xù)上升。手工業(yè)、商業(yè)也逐步過渡到以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為主的形式,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。1957年底,全縣手工業(yè)合作社(組)的從業(yè)人員占手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五、1958年以后的徘徊

    從1958年實行“大躍進”開始,紫陽的經濟、文化建設出現了多年徘徊。農村人民公社成立后,浮夸冒進之風一刮再刮。不顧主客觀條件,濫用民力,破壞資源。全縣63000多人投入煉鋼,此后供應緊張,市場蕭條。3年中浪費資金195.25萬元,并嚴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六、“文化大革命 ”的嚴重后果

    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,紫陽的各項建設遭到一次更大的破壞。1967年初至1968年秋,本縣黨政、司法機關癱瘓,派性泛濫,武斗遍及城鄉(xiāng),人民生命財產備受摧殘,生產停頓,學校關門。糧食產量降至抗戰(zhàn)以后的最低點??h革命委員會成立后,懲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七、襄渝鐵路建設及其對紫陽經濟的促進

    1969~1978年,國家在紫陽境內開展大規(guī)模的鐵路、公路建設。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和川陜兩省民兵近10萬人承擔襄渝鐵路紫陽段和恒 (口)紫(陽)、紫 (陽) 漁 (渡壩) 公路的建設任務,來自全國21個省市的170名解放軍指戰(zhàn)員和206名民兵獻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八、三中全會以后的蓬勃生機

   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(1978年12月) 以后,紫陽的各項建設事業(yè)出現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。在政治上,平反糾正了 “文化大革命”及其以前造成的冤假錯案,加強了民主與法制建設??h級直接選舉、差額選舉的實行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九、全面增長的城鄉(xiāng)經濟

    自1979年春毛壩公社田良大隊率先實行包產到組以后,至1982年全縣推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農業(yè)生產責任制,調整了農業(yè)結構。同時,自1979~1983年,國家給予本縣1394.95萬元農業(yè)投資 (扶持貧困) ,年均279萬元,促使糧食生產和多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十、科教文化事業(yè)欣欣向榮

    從1979年以后,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農業(yè)資源調查、工業(yè)普查、城鄉(xiāng)建設普查、地名普查、文物普查等多項調查工作,以及新修縣志所進行的綜合調查研究工作,所有這些都為本縣經濟、文化振興提供了科學依據。1980年發(fā)現紫陽為我國第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十一、38年的巨大成就

    紫陽解放以后的38年間,從總體上看,成就巨大,為歷史上各時期所不能比擬。1987年,全縣工農業(yè)總產值7055萬元,比1950年增長1.35倍。糧食生產在種植面積比1949年減少10.9%的情況下,總產增長68.7%;畝產平均71公斤,比1949年增長108.8%。林業(yè)產值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

十二、擺脫貧困面貌為當務之急

    由于諸種因素的制約,紫陽仍處于貧困落后狀態(tài)。最突出地表現在財政方面,自置縣以來一直保持的入不敷出的狀況至今未得改變。1953~1987年,國家給予本縣財政補貼總額12501.5萬元,年均357.2萬元,為全縣歷年收入總數的1.5倍以上,自給率...[繼續(xù)閱讀]

紫陽縣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