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漢語知識 > 成語故事 > 正文

無所畏忌
成語故事

無所畏忌11.jpg

成語解釋:

        沒有什么畏懼和顧忌。

成語出處:

        《魏書·廣陽王深傳》:“深少無畏忌,數(shù)有諫止,遂好詆訶,無所回避?!?

成語來源:

        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歷史文獻。在古代,有些官員或士人因為正直無私,對于權勢并不畏懼,敢于直言進諫,無所顧忌。他們的行為被后人贊譽為“無所畏忌”,意味著他們在行事上沒有任何恐懼和顧慮。

引申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字面上的解釋,這個成語還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在行動、言論等方面非常大膽,不受任何約束和限制。

比喻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可以用來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在特定情況下表現(xiàn)得非常勇敢、果斷,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。

近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無所畏懼、肆無忌憚、毫無顧忌等,這些成語都表示中立或者正向的勇敢、果斷。

反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畏首畏尾、瞻前顧后、縮手縮腳等,這些成語則表示在行動或言論上過于謹慎、有所顧慮。

成語辨析:

        “無所畏忌”與“肆無忌憚”都表示中立或者正向的中立或者勇敢、果斷,但“無所畏忌”更多的是強調沒有畏懼和顧忌,而“肆無忌憚”則更強調行為放肆、毫無顧忌?!盁o所畏忌”與“畏首畏尾”相對立,“無所畏忌”表示勇敢果斷,“畏首畏尾”則表示過于謹慎、猶豫不決。

文化內涵與智慧:

        這個成語體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勇敢、果斷品質的贊賞。在古代社會,人們認為一個真正的君子應該具備“無所畏忌”的品質,敢于直面困難和挑戰(zhàn),不畏權勢,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。這種品質不僅是一種個人修養(yǎng)的體現(xiàn),也是社會進步和發(fā)展的重要推動力。同時,“無所畏忌”也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,不要被外界的困難和壓力所束縛。只有敢于突破自己、挑戰(zhàn)自己,才能實現(xiàn)更大的成就和更好的自我。然而,也需要注意的是,“無所畏忌”并不等于魯莽行事或不顧后果。在勇敢果斷的同時,我們也要保持理性和謹慎,確保自己的行為是合理且有益的。這樣才能真正發(fā)揮“無所畏忌”這一品質的價值和意義。

相關故事:

     漢朝元帝時,劉顯很得皇上的寵幸,被任命為中書謁者令,一時權傾朝野。他專橫跋扈,奸詐邪惡,朝野百官都唯恐得罪他,丞相匡衡、御史大夫張譚也對他阿諛奉承,敢怒而不敢言。
        過了幾年,元帝駕崩了,成帝即位,劉顯失寵,被降為中太仆,不再掌握大權??锖夂蛷堊T寫了奏章,歷數(shù)劉顯的罪行,請求免除劉顯的官職。司隸校尉王尊很是厭惡他們的這種行為,上奏皇帝說:“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張譚位列三公,掌握五常九德,職責是輔佐朝政、統(tǒng)領群臣、推廣教化、使民風民俗美好。元帝時,知道中書謁者令劉顯獨斷專權,作威作福,胡作非為,沒有什么害怕、顧忌的,是國家的禍害,當時不上奏皇上請求懲罰他,卻對他曲意奉承,隨聲附和,欺騙皇上,讓奸邪之徒禍國殃民,沒有盡到大臣的責任。皇上您即位后,匡衡和張譚舉報劉顯的罪過,不說自己沒有對朝廷盡忠,反而說先帝任用了奸臣,甚至說大臣們害怕劉顯勝過敬畏皇上。貶低皇上抬高大臣,這真是太不應該了!”
        匡衡聽到王尊彈劾自己的消息,既害怕又慚愧,請求皇上免除自己的官職。成帝因為剛剛即位,不想重懲大臣,下令御史丞調查此事。御史丞認為王尊區(qū)區(qū)小官,竟敢彈劾丞相,便上奏皇上:“王尊妄議前朝事,陷害大臣,侮辱宰相和公卿,實在是對皇上不敬。”成帝于是下詔降王尊為高陵令。
        王尊對朝廷一片忠心,竟因此而遭貶。
        后來,成語“無所畏忌”用來形容沒有什么畏懼和顧忌。
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>
說明: 本文檔由創(chuàng)作者上傳發(fā)布,版權歸屬創(chuàng)作者。若內容存在侵權,請點擊申訴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