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解釋:
作戰(zhàn)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。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,只是程度上輕一些,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。
成語出處:
這個成語來源于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原文是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”
成語來源與引申意義:
戰(zhàn)國時期,梁惠王對孟子說:“我費心盡力治國,又愛護(hù)百姓,卻不見百姓增多,這是什么原因呢?”孟子回答說:“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!雙方軍隊在戰(zhàn)場上相遇,免不了要進(jìn)行一場廝殺。廝殺結(jié)果,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,飛奔逃命。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,只跑了五十步,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‘貪生怕死’。”孟子講完故事,問梁惠王:“這對不對?”梁惠王立即說:“當(dāng)然不對!”孟子說:“你雖然愛百姓,可你喜歡打仗,百姓就要遭殃。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?!背烧Z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。又以“五十步笑百步”來比喻程度不同,但本質(zhì)相同的做法。
比喻意義:
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某人或某組織在犯了錯誤或有了問題后,不但不自我反省,反而去嘲笑那些犯了類似錯誤但程度更深的人。這種行為表現(xiàn)出缺乏自知之明和謙遜態(tài)度。
近義詞:
以湯止沸、半斤八兩
反義詞:
實事求是、精益求精
成語辨析:
在使用這個成語時,要注意其強調(diào)的是在錯誤或問題上的態(tài)度,而不是錯誤或問題本身的大小。即使一個人或組織的錯誤相對較小,但如果他們?nèi)狈ψ晕曳词『透恼膽B(tài)度,仍然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。
文化內(nèi)涵與智慧:
這個成語體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自省和謙遜精神。在儒家思想中,自我反省和改正被認(rèn)為是個人修養(yǎng)和社會進(jìn)步的重要途徑。通過嘲笑別人來掩蓋自己的問題,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,還會加劇社會矛盾和個人困境。因此,這個成語提醒人們要有自知之明,勇于承認(rèn)和改正自己的錯誤,而不是去嘲笑別人。
成語故事:
戰(zhàn)國的時候,魏國的太子(yīng)在與公子緩的爭斗中取得君位,史稱魏惠王。韓、趙兩國知道魏國內(nèi)部不和,就聯(lián)合出兵攻打,魏國岌岌可危。正在這時,韓、趙兩國也發(fā)生了矛盾,韓國單方面撤軍,趙國孤掌難鳴,也只好退走。從此,魏國與韓、趙兩國結(jié)下深仇大恨。
公元前368年,魏惠王經(jīng)過勵精圖治,本國的國力已經(jīng)十分強大,就出兵攻打韓、趙兩國,取得了勝利,洗雪了恥辱。
但是,魏惠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,接連出兵攻打齊、秦、楚等大國。戰(zhàn)爭消耗了魏國的國力,老百姓們怨聲載道。
有一天,孟子周游來到魏國,惠王久聞孟子大名,就把他請進(jìn)宮來,請教他說:“我盡心盡力治理國家,河西有災(zāi),我就把百姓遷移到河?xùn)|去,還把糧食也運去??纯脆弴?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的??墒?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,我國的百姓沒有增加,這是為什么呢?”
孟子笑了笑,回答說:“我就拿大王喜歡的打仗作比喻吧。戰(zhàn)鼓剛響,一方就敗了,士兵們丟盔棄甲逃走,有的士兵逃了一百步才停住,而有的士兵逃了五十步就停住了。那些逃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逃了一百步的膽小,您說這對不對呢?”
“當(dāng)然不對,他們只不過沒有逃一百步的人跑得遠(yuǎn),但同樣也是逃呀!”惠王不假思索地說。
孟子接著說:“大王既然明白這個道理,就應(yīng)該去發(fā)展生產(chǎn),讓百姓豐衣足食,讓大家都能吃到雞鴨魚肉,穿上絲錦。那樣的話,天下的百姓怎么會不歸附您呢?”
魏惠王頓時醒悟,信服地點了點頭。
后來,人們便用“五十步笑百步”這個成語,來比喻兩人同樣有缺點錯誤,但程度較輕的人沒有自知之明,還去譏笑程度較重的人。